沙巴体育试玩

建言献策_区政协开展专题视察共商破解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

沙巴体育试玩

沙巴体育试玩
沙巴体育试玩
沙巴体育试玩
沙巴体育试玩
沙巴体育试玩
您现在的位置: 沙巴体育试玩 > 工作机构 > 区政协 > 建言献策

区政协开展专题视察共商破解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

发布日期:2025-07-25 17:01    文章来源:区政协     【 字体:   】  访问量: -

  为全面推进“建管服”供水新模式的应用,破解二次供水“最后一公里”民生问题,根据区政协常委会2025年度工作要点,结合李秋委员提出的《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破解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助力北部增长极建设》(第2035号)提案,近日,区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组织区政协工商联组部分委员就破解二次供水“最后一公里”民生问题开展专题视察活动。区政协工商联组部分委员,区水务局、区住建局、新华街、广州市花都自来水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调研活动。

  调研组实地视察了哥弟家元,听取了有关单位关于提案办理情况介绍。在座谈会上,提案主会办单位就花都区二次供水有关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区政协委员围绕破解花都区二次供水“最后一公里”民生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一、花都供水现状分析

  (一)终端环节薄弱成供水系统短板

  自来水生产全流程主要包括水源、水厂、管网、终端四大环节,提升用水品质需要确保上述各环节的稳定与安全。目前,北江水源为花都的主要水源之一,水源水质基本达到国家Ⅱ类标准,部分指标常年处于I类水平,整体水质较为优质。去年正式投产的花都水厂为区内主力水厂,水处理工艺、水质保障、智慧管控等能稳定保障产能及优质供水,进一步提标改造优先级不高。管网总体运行稳定,主要问题是落后管材占比大,对水质影响有限。而二次供水终端部分,一旦出现缺水缺压、水黄水浊、水费异议等问题,将直接影响用户用水体验及引发舆情。终端供水是花都供水系统最薄弱环节。

  (二)供水“最后一公里”现状不容乐观

  花都区中心城镇现有住宅小区供水单元867个,涉及约30.25万户人口。区内64.59%的老旧小区没有二次供水加压设施,且多集中在6—9层楼,高峰期缺水缺压问题明显。 老旧小区二次供水管材落后(镀锌管),水黄水浊投诉问题时有发生。目前符合移交要求并已完成移交按户数计算的,占比7.83%,按小区数计算占比仅9.69%,未移交二次供水设施故障率高。据统计,由于二次供水环节运行引发的水质、水压、水费分摊等问题投诉约占供水舆情投诉总量的60%。造成投诉多的主要原因是终端供水要么水压不够,要么二次供水出现问题(如出现水黄水浊等)。终端供水改造是花都区现阶段亟需面对的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

  二、创新实践成效显著

  近年来,为致力破解“终端”"最后一公里"二次供水难题,花都自来水公司乘各级政府“鼓励供水企业对新建二次供水设施实行统建统管”利好政策“东风”,创新提出了“建管服”供水新模式,该模式以“统一服务”为核心导向,构建“政府指导-企业实施-用户受益”的协同机制,新建及改造小区实施“统一建设”标准,实现供水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高标准建设;创新“统一管理”机制,供水企业全链条接管泵房运维、水质监测等关键环节,保障二次供水系统全生命周期效能;聚焦“统一服务”终极目标,构建智慧化监控平台实现水质、水压实时预警,全面提升服务响应效率。“建管服”供水新模式具有高社会价值,为破解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模式创新、技术升级与服务转型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实现新时代供水服务从“合格水”向“优质水”跃升。自2023年推广以来,已在新建商品房、安置区及旧改微改等多个住宅项目中成功打造了“统建统管”“全屋高品质水”示范小区,提升了居民生活用水品质,累计让超2.5万户、10万名老百姓受惠。

  三、存在问题

  (一)政府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建设标准体系需规范。在实际推进“建管服”过程中,会受到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对统建统管政策的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阻碍了“建管服”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二次供水基础设施陈旧落后。花都区低位贮水池配建率低、加压设备系统脆弱、供水管材落后、建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着居民用水质量和安全。

  (三)改造资金筹措困难重重。二次供水设施存量改造资金压力大、筹措难。按照现行政策,已纳入政府改造范围的改造资金由财政和供水企业按照8:2比例出资,财政和供水企业承担的资金压力巨大,未纳入政府改造范围的改造资金由属地居委会组织业主自筹落实,但实际上让业主自掏腰包出资改造根本无法落地。另外,花都区多年未调水价,供水企业成本倒挂、经营负债率达89%,再筹集改造资金无疑会进一步加剧供水企业包袱。

  四、政协委员意见建议

  针对花都区二次供水“最后一公里”民生问题,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科学规划筑牢用水安全防线。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力量,在保障用水安全这一重大民生工程中起着引领和统筹的关键作用。当前花都区供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复杂多样,亟需政府发挥主导效能,做好用水安全的科学规划。区各职能部门可组织专业团队,深入花都区各街镇、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掌握区当前供水现状、用水需求及现有供水设施情况,结合区中长期建设规划,制定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用水安全规划。针对老旧城区历史遗留问题,规划详细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路线;新建区域则提前规划,确保供水设施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加强水务、住建、规划等多部门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壁垒,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在规划制定中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此外,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用水需求变化,定期评估调整规划,确保其始终适应花都区发展需求。

  (二)聚焦改造攻坚,多管齐下保障市民放心用水。加大改造力度,让更多市民用上放心水是市民所盼,群众所需。区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分阶段、分步骤的详细改造计划,优先推进老旧小区和用水困难区域的改造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施工,确保改造质量。要提高低位贮水池配建率并加强日常清洁维护,升级改造加压设备系统提高稳定性,逐步更换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供水管材等。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终端改造顺利推进。终端改造需要大量资金。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通过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等;二是剩余缺口资金按政策由花都区统筹并按区财政及供水企业按8:2比例承担,建议从水费中筹措;三要拓宽改造资金来源渠道,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改造项目。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合理、高效,为改造工作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四)创新治理模式,多措并举破解供水难题困局。传统解决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方式,已难以满足花都区发展需求,必须创新治理模式,多措并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探索建立供水设施共建共享机制,鼓励相邻小区、企事业单位共享供水设施,提高设施利用率,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可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普及安装传感器、智能水表等设备,实时监测供水设施运行状态、水质情况和用水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活动、发放资料等方式普及节水知识和用水安全常识,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用水习惯,鼓励居民参与供水设施管理和维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用水安全保障的良好氛围。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