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汽车城管理委员会关于区第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01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刘嘉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汽车产业人才配套服务的建议》(第5015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委组织部、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教育局、区总工会、区交通运输局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4月1日进行了交流,经综合相关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聚焦推动重点产业发展,特别是汽车产业;从多个方面下功夫,强化汽车产业人才配套服务,为花都汽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人才子女读书方面
多途径满足非穗籍人才子女转学需求。根据相关政策,我区非穗籍人才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转学途径如下:一是户籍迁入我区的,按我区转学政策,由户籍地的教育指导中心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二是符合广州市政策性照顾的,由居住地的教育指导中心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转学;三是符合区高层次人才的,以户籍地或居住地为依据,就近安排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位。
二、人才住房配套方面
(一)完善政策体系,夯实人才安居保障根基。一是修订完善《花都区人才住房实施操作细则》,明确人才租、购房等优惠政策,分层分类覆盖人才安居保障,按期做好高层次人才安家费发放工作。二是制定《花都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人才认定和住房配售工作方案》,推出应届毕业生来花入住人才公寓“最长15天免费住宿保障”措施,进一步构建起满足各类人才需求,租、购、补贴多种方式并举的人才住房保障政策体系,规范化人才住房建设筹集、分配管理等工作。
(二)营造暖心环境,构筑人才生活“温馨港湾”。一是以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活空间为目标,推动区属国企建设广州北国际人才社区、花都湖青年人才社区。其中,广州北国际人才社区(天馨花园)项目1200余套,匹配新入职青年群体安居需求。二是2024年开展人才社区品质优化专题调研,举行人才品质安居事项协调会,研究解决困扰人才安居乐居的45个具体问题。三是通过优化审核流程、健全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入住条件,全力满足人才“一张床”“一套房”需求。按“拎包入住”标准建设超1000套人才公寓,已入住超 1000名各领域优秀人才,社区生活氛围日益浓厚。四是建设3处“智汇·人才会客厅”,打造1处主题“人才林”,定期举办人才活动。截至目前,社区已先后举办10 场人才活动,获得企业与人才一致好评。
(三)优化交通配套,提升人才出行服务效能。目前我区正在推行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案,构建46条基础线路与15条惠企通线的公交网络,满足市民基本出行需求。对于有集中通勤需求的企业,可联系公交企业定制点对点、灵活精准的公交服务。我区已协调整租公寓的电力机车、国光电器等企业安排巴士接送员工上下班。截至2024年底,广州北国际人才社区(天馨花园)入住率超90%,人才整体满意度较高。
三、校企合作方面
(一)建立人才引育合作机制。一是积极参与省、市大型综合招聘活动。围绕构建具有花都特色的“12635”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才需求,动员本土汽车电子领域重点企业,提供一批优质岗位。据统计,今年两场“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招聘会提供2700多个岗位,吸引到场学生1.5万多人次,初步达成求职对接意愿1223人次。二是实施2025年“才聚花都一路生花”春季校园招聘活动。结合企业需求与高校学科优势,组织我区58家重点优质企业定向前往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4所院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先后发布岗位708个。创新实施“云端预对接+线下深互动”招聘模式,线上提前开放岗位,线下设置咨询专区,双渠道触及超 4000 人次,推动企业招聘周期缩短近30%,大幅提升引才效率。三是做好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召开区2024年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政策宣讲会,组织区内18家院校及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24家企业参加,探讨集中利用校企资源,为产业链建立全方位的技能人才精准供应,促进产业链与人才链相互赋能。四是多方发力,共建产教融合新模式。通过政府、企业、院校协同发力,建立以生态链企业用工岗位为抓手、以岗位标准为引领的“岗位+培养”产教融合新模式。目前区技工学校设有汽车产业相关课程。其中,区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专业成功获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为广州市重点专业。每年给汽车领域输送大量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二)推动校企合作常态化。区内中职学校以立德树人、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办学宗旨,加强与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校企合作落到实处。2024年,区职业技术学校与昊城集团合作共建“汽车产业学院”;区理工职业学校与欧纬德智能科技公司、艾伦科技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企业需求与技能人才输送精准对接,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人才认定方面
(一)建立健全人才政策体系。一是开展专题调研。成立调研组,先后实地走访东风日产、采埃孚、马瑞利、国光电器等10家企业,开展企业情况摸底调查和人才队伍情况问卷调查,形成《花都区汽车电子产业人才调研报告》。二是出台产业政策。制定出台《关于加快集聚汽车电子产业人才的八条措施》(穗花人才通〔2025〕1号),聚焦汽车电子产业链人才需求,推出六维支持计划,以真金白银吸引人才。三是聚焦企业所需靶向育才。制定汽车电子产业人才紧缺急需岗位目录,靶向支持关键领域的核心岗位人才,聚力突破汽车电子领域“卡脖子”技术,以“技术研发揭榜挂帅”模式,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攻关团队,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产学研项目给予经费资助,凸显“以产定才”导向。
(二)推进高层次人才评选工作。支持汽车产业人才积极申报花都区高层次人才认定,我区近年来开展的高层次人才评选项目,突出行业影响力与公认度和实绩贡献度,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论文,符合条件者将实时纳入花都区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库中,配套以“智汇花都十条”人才安家费、子女入学支持、协调配偶就业、人才健康关护等优惠待遇,吸引更多汽车产业高层次人才集聚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北部人才枢纽。2022年,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马瑞利汽车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入选花都区首批高层次人才。2023年,广州沃芽科技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东风日产发动机分公司、广州德恒汽车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多位优秀人才被推荐作为花都区第二批高层次人才候选人,充分展现出花都鼓励创新发展、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强烈信号。
五、人才交流平台方面
(一)依托海豚俱乐部,打造产业人才交流高地。发挥海豚俱乐部平台优势,2024年开展产业人才主题交流活动,通过行业研讨、经验分享等形式深化专业人才互动,厚植创新创业土壤,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人才枢纽建设注入动能。2024年12月25日,海豚俱乐部召开年终盛典暨2025大湾区产业人才大会,联合多家汽车行业龙头企业,围绕“新形势下汽车电子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主题开展圆桌论坛,搭建起汽车产业人才深度交流的桥梁,为花都汽车产业发展夯实人才支撑。
(二)深化部门协作,塑造优质婚恋服务品牌。强化政府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婚恋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多方资源、统筹规划活动,聚焦青年人才婚恋需求,打造特色婚恋服务品牌,增强花都对汽车产业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常态化开展线下交友活动,创新采用青年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花都文旅特色,在知名景区举办浪漫交友联谊活动,以“甜蜜经济”赋能人才留驻与区域发展。
(三)发挥工会职能,精准服务汽车产业人才。指导空港委、秀全街道、花东镇等基层工会,联动国光电器、东风日产等企业工会,在汽车产业集聚区开展多场主题交友联谊活动。其中,东风日产工会与区内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8场青年联谊活动,吸引235人次参与,促成18对青年成功牵手。通过精准化服务提升汽车产业单身青年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助力花都汽车企业引才留才。
六、工作计划
(一)深化产教融合,筑牢人才培育根基。一是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进校招聘宣讲,促进专家老师学术交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学历提升等活动,为企业培养更多实战应用型人才,拓宽学生实习和就业渠道,达到校、企、生三方共赢。二是优化汽车专业建设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开设对口专业,完善汽车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健全汽车人才的专业培养体系,加大力度培养掌握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的汽车行业复合型人才。三是强化职业教育宣传引导。通过宣扬劳动精神、展示职教成果、推广优秀人才事迹,扭转社会“重普教、轻职教”观念,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与吸引力。
(二)凝聚多方力量,护航汽车人才发展。一是持续优化重点企业学位供给服务,依托政府网站、新媒体平台、主流媒体及线下宣讲会,联合行业主管部门与街镇深入企业,解读适龄子女入学政策,保障学位供给,发挥教育引才聚才效能,助力企业扎根花都。二是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评选,完善广州北国际人才社区安居保障,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继续发挥海豚俱乐部沟通桥梁作用,搭建产业人才交流平台,以人才驱动汽车产业升级,为花都区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坚持人才引领战略,探索创新服务机制,构建汽车电子产业人才服务生态圈,夯实汽车产业人才基座,为花都建设广州北部增长极、打造综合门户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以上意见主动公开。
感谢您对我区汽车产业人才配套服务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花都汽车城管理委员会
202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