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公安局花都区分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017号建议答复的函
王志勇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第5017号)收悉,我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我分局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6月13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作为城市便捷交通工具发展迅猛,目前花都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60万辆。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爆发式增长,涉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交通违法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针对电动自行车交通突出问题,区公安分局依托区道安办制定《花都区关于<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工作实施方案》《电动自行车“有路走、有地停、有电充”“1+3+N”专项联合整治实施方案》,全面加强电动自行车的源头治理、路面打击、停车管理等各环节综合治理工作。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链条开展联合执法。区应急、科工、市监、公安、住建、消防等职能部门组成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每周两次对村居开展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督导活动。行动以来,开展督导整治46次,发现问题160个,下发督办函45份;对4家电动自行车电池生产场地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处罚合计17.3万元。
(二)严厉整治重点交通违法。分局每日设置不少于5个勤务卡点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同时依托15套非机动车RFID抓拍设备,形成“现场+非现场”双融合的整治体系,对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不戴头盔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今年以来,共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15.8万宗,RFID抓拍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11.4万宗。
(三)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分局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交通运输局及各镇街开展飙车炸街专项联合整治行动10余次,查处非法改装门店7家,查扣非法改装摩电116辆。查处飙车炸街违法人员145人,查处门店经营人员29人,其中刑事拘留10人,行政拘留45人,由“飙车炸街”警情转化为刑事案件数、刑事拘留数、行政拘留数、立案查处非法改装窝点数、打击“飙车炸街”团伙数均为全市第一。
(四)优化提升配套设施。区公安分局在国省道、主次干道增设非机动车等候区35处,施划标志标线5516平方米,新增、维护机非护栏1986米。全区已累计建设停放充电点11449处,充电端口数量125740个,累计可供停放车辆数392323台,已基本达到了上级规定的1:5充电点位建设要求。
(五)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区公安分局利用大数据模型,对多次违章的重点群体开展“点对点”精准宣教;常态化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释法引导,推出安全宣传视频17个,发布整治专题微信推文16篇,通过169名社区民警联合社区网格员推送至1449个微信群,覆盖7万余名群成员,在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圈子形成强烈震慑效应;在媒体、平台曝光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行为11起,约谈警示物业服务企业、建筑产权单位、使用单位等相关人员630人;开展“七进”宣传走访315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参与宣传受教群众1.2万人次。
三、下一步工作推进计划
接下来,区公安分局将依托区道安办,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持续围绕电动自行车超速、非法改装加装拼装及违规停放、充电等执法管理重点,高频次、多维度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行动,确保我区道路交通畅通有序,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一是抓统筹,坚决压住交通事故阵脚。坚决扛起责任,持续深化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推动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整治工作,从安全意识提升、基础设施优化、停放地点规划、应急救援快反等多方面形成治理合力,进一步实现亡人交通事故减“存量”、控“增量”。二是抓赋能,切实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坚决落实孙志洋市长关于让电动自行车“有路走、有地停、有电充”以及“积极支持我市电动自行车治理工作,多对标各地有效的技术手段”指示要求,分局联合区政数局初拟《关于E-BOX与AI智能劝导在电动自行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报告》,结合花都区电动自行车在安全、秩序、溯源等方面的管理痛点,提出“AI赋能交通安全管理”的本地化解决方案,在科技赋能上向区委、区政府争取更大的支持。三是抓安全,以打开路扎实推进整治。坚决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行为,以涉摩电“飙车炸街”专项整治行动为切入点,坚持警种联动,通过固化线索研判、专案攻坚、统一收网、集群战役等技战法;坚持溯源深挖,落实非法改装联合打击机制,强力推进非法改装车“清源行动”,挤压生产、销售环节违法空间;坚持线索掌握,以“内部联动、外部联合、齐抓共管”为原则,多渠道汇聚警情、舆情、民情线索,加强情报传递,充分发挥职能部门执法优势,形成监管合力。
感谢您对我区公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意见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