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汽车城管理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花都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011号提案答复的函
花汽管函〔2025〕17号
黄皇委员:
您代表提出的《关于AI 时代精准支持花都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工业IA全国性示范标杆的建议》(第1011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发展改革局、区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2025年4月9日进行了见面座谈交流,经综合相关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AI 时代花都区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形势分析
(一)阶段性挑战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三重变革,我区作为传统汽车产业集聚区,面临转型压力与结构性矛盾:一是产业结构待优化。近几年,我区汽车产业仍然以传统燃油车为主,新能源汽车仍未跟上市场节奏。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电动化转型面临技术迭代快、研发投入大等瓶颈。二是人才结构性短缺。虽然汽车院校培育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但目前我区汽车产业从业人员仍以蓝领为主,且AI算法、智能驾驶等高端领域专业人才净流入量少,存在“引才磁力弱、留才生态待优化”问题,制约了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动能。
(二)战略性机遇
AI 技术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换道超车”的窗口期:一是智能制造与数智化生产升级。汽车产业制造端可通过AI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可构建智能化生产体系:AI预测性维护系统能精准预判设备故障,减少非计划停机;AI视觉质检系统缺陷检测准确率超99%,效率远高于人工。二者协同优化排产与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智能网联汽车与自动驾驶加速落地。我区已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可借助AI技术推进L3/L4级自动驾驶研发。在场景应用方面,结合广州空港经济区、物流枢纽,可开展自动驾驶物流车、无人配送等示范应用,形成商业化闭环。
二、建议办理情况
(一)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我区高度重视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通过政策、资金、合作、推广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切实推动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一是支持新能源车型加快开发。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区内整车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进技术研发。东风日产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已顺利投产,全新纯电车型启辰VX6正式下线,国产氢能源车落地并在花都上路,Vita原生纯电平台、V-Joy智能空间/灯塔OS系统、鲁班电池等技术也已经完成重点布局,“GLOCAL”模式下首款新能源车型N7于2025年4月上市。二是支持新能源车型市场推广。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开展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有关政策,并持续推动扩大汽车消费系列政策措施落地。2024年,印发《花都区汽车促消费工作方案》,通过直播活动、新媒体直播大赛、羽毛球交流赛等多举措创新汽车促消费方式,充分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2025年,组织市、区领导到东风日产N7上市活动现场助阵,举行花都区工会会员首批N7交车仪式等,帮助提升N7的传播和销售。
(二)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抓实企业服务与政策落地
一是做好企业服务。发挥区领导挂点、经济运行调度及暖企专员等机制作用,密切沟通联系汽车企业,及时协调回应企业在项目建设、经营管理、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对难以协调的诉求汇总研究后提请上级解决。二是做好政策宣贯。举办2025年工业投资暨绿色智造创新发展政策宣讲会,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精准对接”模式,宣贯省市区工业投资促进政策,解读技术改造、制造业创新、绿色工厂等政策要点,及工业投资纳统规则,分享专精特新申报等实操经验,建立后续服务对接机制,助力企业转型。三是做好政策落地。2024年7月,我区面向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车辆实行全域全时开放;2024年8月,我区新增第三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基本实现一般道路全域开放。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开放450条一般测试道路,单向里程731.18公里,双向总里程1462.36公里。
(三)深化技术创新与研发,推动AI与汽车融合
一是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区属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股权基金,重点围绕汽车智能制造产业、新能源等优质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目前已设立广州穗花产业发展并购基金、广州花都专精特新贰号股权投资基金、广州产投智车股权投资基金等基金,注册规模超50亿元,以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为主要投资方向,涵盖多个汽车领域。二是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汽车产业研发的信贷支持,创新推出“科技e贷”“数科贷”等多款信贷产品,最高额度可达3000万元,延长贷款期限不超过10年、灵活多种贷款方式,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与人才培育
一是推动多方合作,助力科研成果转化。开展龙头企业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精准化对接活动(东风日产专场),组织14家高校、科研机构为龙头企业送技术、解难题、促创新;打造“科研开花,转化结果”品牌,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出题、机构作答”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与区内企业对接,在多个领域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共育产业技能人才。 2024年,区属职业学校建立10个校企实训基地、5个企业订单班、1个产业学院,加入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区职业技术学校与昊城集团合作共建“汽车产业学院”,推行现代学徒制,实现产教精准对接育人;区理工职业学校加入广州财经商贸职业教育集团,拓宽师生实践实训机会。三是优化专业布局,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区内中职学校建立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2025年将区属中职学校11个专业划入设计与文化艺术、交通与技术应用、财经与商贸管理三大专业部,强化精细化管理及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协同发展,增强职业教育对区域产业的支撑力。
(五)多措并举引育人才,强化产业人才支撑
一是推进智汇花都聚才行动,打造创新创业“磁力场”。近年,我区通过高层次人才评选,将符合条件的汽车产业人才纳入服务管理库,配套“智汇花都十条”人才安家费、子女入学支持、协调配偶就业、人才健康关护等优惠待遇。支持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3名和马瑞利汽车电子(广州)有限公司1名员工入选区首批高层次人才。推荐多家汽车产业企业的优秀人才作为区第二批高层次人才候选人,充分展现出花都鼓励创新发展、支持汽车产业创新创业的强烈决心,助力创建工业AI示范标杆。二是实施人才安居保障工程,持续释放人才“引力波”。对区内企业新引进的相关汽车产业人才,按类别提供5万或10万元住房补贴,且申请人数和兑现金额逐年增长。2021年至2023年,累计为183位汽车产业人才兑现266万元。积极打造广州北国际人才社区(天馨花园)项目,提供1200余套房源,鼓励汽车领域人才入住,为我区汽车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三是夯实汽车人才引进工作,构建储备人才“蓄水池”。深入重点汽车企业宣讲人才政策,收集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入户需求和人才绿卡申办需求,优化人才引进入户办理流程,设置人工咨询服务热线。2024年,为54位汽车产业人才办理计划指导类引进人才入户。自区人才绿卡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发放区人才绿卡达3.2万余张;市人才绿卡审核事权下放以来,累计发放市人才绿卡148张;持绿卡的优秀人才,在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便利化服务。四是完善人才子女读书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配合区“智汇花都十条”的发布,2022年2月出台《沙巴体育试玩 高层次人才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公办幼儿园)实施办法》;对于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可通过以户籍或居住地为依据,就近安排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位和公办幼儿园;将重点企业员工子女入学纳入区政策性照顾学生范畴,拟制年度《花都区重点企业员工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工作实施细则》,为我区高层次人才子女提供完善的配套教育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六)加强产业协同合作,提升汽车集群竞争力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做好上级对接与创新产品上车跟踪,推动创新产品供应商与广州整车企业对接及产业资源有效整合。2023年9月,召开花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会,为广州汽车集团与花都多家零部件企业提供对接平台。2024年,推动东风日产与区内2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交流,其中3家达成进一步合作。2025年,召集部分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家共叙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享与主机厂合作经验和供需对接信息。持续强化整车企业与本土零部件企业合作,提升汽车产业集群的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助力车企开拓海外市场。专门成立支持东风日产汽车整车出口工作专班,推动各方协同合作;组织举办汽车外销对接会,行内主要企业代表参与,讨论二手汽车外销情况并提出建议,形成《广州市汽车出口情况研究报告》;结合省内境外投资扶持政策对接资源,加大东风日产汽车出口业务。其中,2024年4月,东风启辰在北京车展与中东三国(阿联酋、科威特、巴林)意向投资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2025年6月,东风汽车集团与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成立新合资公司从事汽车进出口有关业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政策与技术支撑,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加快汽车产业、人才引育、科技发展等专项政策出台,全方位强化AI与汽车产业创新链衔接,筑牢转型根基。依托本土高校建设“花都汽车AI创新研究院”,攻关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推动企业联合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构建数据共享、测试互认的产业生态;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多功能综合服务体系,降低零部件企业AI技术应用成本。结合“双试点”示范区,在核心区域布局场景,开展“智能公交+无人配送+自动泊车”组合示范。联合头部企业探索商业化运营,开发车联网增值服务,培育消费新场景。
(二)深化产教融合,培育产业适配人才。加强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改革职业教育模式,建好用好实训平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大正向宣传力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发挥教育引企暖企聚企的作用,继续优化重点企业、人才绿卡及其他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学位供给服务,保障企业人才子女教育需求。
(三)强化人才引育,夯实产业发展动力。做好汽车产业人才引进工作,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评选,积极兑现优秀人才住房补贴,大力实施广州北国际人才社区项目,做好汽车产业人才入户服务。面对AI时代新的机遇与挑战,以人才赋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优化政企协同,促进产业链融合发展。畅通政企信息渠道,及时解决企业问题,做到“无事不扰、有呼速应”。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拓展汽车相关企业的培育路径。开展“科研开花,转化结果”品牌活动,并跟踪转化对接成效。构建“1+N”产业链交流服务平台,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感谢您对我区AI与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广州市花都汽车城管理委员会
2025年8月8日
(联系人:唐德政,联系电话:3686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