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试玩 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政协十一届花都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054号提案答复的函
花发改函〔2025〕173号
高强代表:
您提出的《大力发展氢能摩托车产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第1054号)收悉。我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发展改革局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4月17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区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区交通运输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分局、市公安局花都区分局、国家税务总局花都区分局、花城街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致力于打造集光伏、氢能、储能于一体的绿色能源基地。目前,我区氢能摩托车产业整体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区内已有一家具备一定规模的摩托车生产龙头企业——广州大运摩托车有限公司,该公司正开发清洁能源摩托车新品,开拓国内外市场,为下一步氢能摩托车产业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二、办理情况
(一)强化氢能产业政策支持。2023年8月,我区出台《关于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30年)》,明确积极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打造氢能装备产业链,逐步形成上中下游配套产业体系。2025年4月,我区进一步出台《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将氢能产业列入重点支持产业领域,在招引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链生态、打造平台载体、加强技术攻关、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最高给予3000万元支持。同时,我区研究设立区级科技专项资金,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政策,从产业创新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强化政策引导,对企业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给予补助。严格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符合条件的氢能摩托车制造企业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也可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所得税优惠税率。
(二)强化产业平台赋能。锚定光伏、储能、氢能三个万亿级产业新赛道,激发产业集聚效应,聚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万亩千亿大平台,以“一区两片三基地”(中轴线CBD“绿能谷”总部集聚区;西部智能新能源片区、东部临空数智港片区;千亿级光伏产业基地、储能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与氢能源产业基地)产业空间布局为牵引,积极引入“源网荷储”全产业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产业超级基地,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赋能。截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已签约50个新能源产业项目,获批建设广州市首批新型储能产业园区;高景16GW光伏组件产业园开工75天即投产,2024年产值超50亿元;入选全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截至2025年6月底,我区光伏装机并网超779兆瓦,规模全市第一。
(三)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持续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建广东省科学院广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大湾区绿氢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和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湾区绿氢应用示范基地,支持企业突破氢燃料电池、储氢系统等关键技术。目前,我区共有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5家、广东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重点围绕新能源、智能装备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为氢能摩托车产业提供技术储备。
(四)积极推广示范应用。自2024年1月起,我区开启为期36个月的10台启辰大V氢境氢能源车商业化示范运营,是全国首个氢能乘用车示范项目。示范运营范围覆盖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花都汽车城等核心区域,积极为合作企业提供商业服务,为企业员工往返机场或火车站提供接送等。并开通广佛顺风车,面向社会化公众提供网约车运营服务,未来将引入企业长租、员工灵活租车等模式,进一步扩大服务群体。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介清单的函》(穗发改函〔2024〕2886号),我区规划建设6个氢能基础设施项目。目前,正在推进项目1个,为花都汽车城综合能源站,已摘牌项目用地,正加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计划8月动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区第一座加油加氢综合能源站,填补我区氢能基础设施空白,为推动我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计划推进项目3个,其中,花都循环经济产业园综合能源站由广州环投集团统一安排建设;三凤综合能源站计划由中石油广东广州销售分公司运营,同时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表示有意愿参与合作,目前双方在接触洽谈;西二环高速炭步服务区南区和北区综合能源站由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建设,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也表示有意愿参与合作,正进一步开展洽谈。加紧规划项目2个,分别为花都芙蓉大道加氢站和花都区花港大道—交通运输新能源(综合)示范站。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快构建氢能产业体系。建立健全氢能产业联动协调机制,区各有关部门形成合力,统筹推进氢能产业链建设、关键零部件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制造业项目落地、试点示范与推广应用等工作,加快完善氢能产业支持政策,持续推动我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大氢能产业强链补链力度。建立氢能产业重点企业名录,加大招引产业力度,针对名录内企业开展“一对一”招商,同时围绕现有或计划引入的核心企业,梳理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通过核心企业的示范效应,吸引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
三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以用为导向,鼓励龙头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重点攻关绿氢制备、高密度储运及高效燃料电池等“卡脖子”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
四是加快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花都汽车城综合能源站建设,争取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同时争取花都循环经济产业园综合能源站、三凤综合能源站、西二环高速炭步服务区综合能源站年内开工,为氢能产业发展、场景培育、末端应用夯实基础设施支撑。
五是开发和拓展应用场景。统筹我区资源推动建设氢能应用示范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积极推动本区更新的建筑废弃物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车、环卫作业车、物流运输车等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重点推动氢能摩托车在快递、物流等场景的示范应用,依托现有创新生态加速产业落地。
六是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球氢能产业链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研发。积极利用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广交会、技术成果展销会等相关平台,推动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打开氢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路。
感谢您对我区氢能摩托车产业建设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沙巴体育试玩 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7月21日
(联系人:刘桂芳,联系电话:86883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