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残联对区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4027号)的答复
穗花残函〔2025〕 号
左爱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提案》已收悉。区残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区卫健、教育、民政等部门意见,现就我区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落实情况
(一) 强化组织引领,构建保障体系。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构建“政府统筹、残联牵头、部门协同、镇街落实、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创新成立“花都区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联盟”,整合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及志愿者资源,有效解决“政社企联动弱、资源散”问题,实现人财物高效整合。二是完善服务链条。初步构建覆盖筛查、诊断、康复、教育、保障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显著提升我区孤独症儿童保障服务能力。
(二) 聚焦精准服务,提升质量效能。一是织密筛查网络。依托全区20家承担基本公卫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初筛,区妇幼保健院负责复筛,初步建成区级筛查网络,有效提升康复服务可及性。二是优化康复环境。我区妇幼保健院孤独症融合治疗中心(约450㎡)即将投入使用,该中心集成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治疗、访谈评估等多项功能,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专业全面的康复服务。三是探索医康教融合。在公立医院“医康”基础上,探索支持定点康复机构在民营医疗机构开设分点的“医康教”模式,积累多元机构建设经验,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个性化、“一站式”的融合服务。
(三) 深化融合教育,推动社会融入。一是保障入学权利。严格落实残疾儿童转介安置要求,坚持“一人一案、分类安置”,确保符合条件适龄孤独症儿童义务教育安置率100%。二是加大投入保障。足额落实特教经费保障政策,覆盖生均经费、补贴及资助。义务教育特教生均公用经费超7000元/年;为符合条件孤独症学生发放营养午餐补贴(2376元/人/年);落实广州市免费教育政策,减免普高、中职学生学杂费,增强特教普惠性。三是拓展融合实践。全区161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建成特教班6个、资源教室39个。在曙光幼儿园、嘉行学校开展孤独症儿童“教康融合”试点,为常态化融合探索经验。
(四) 构建支持网络,营造关爱氛围。一是强化家庭支持。联合市少年儿童发展研究会打造花都区孤独症儿童家庭关爱服务平台,设立“彩虹桥”家长学校,为特需儿童家庭提供家长赋能、心理支持、喘息服务、政策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区妇联开展“爱心妈妈”结对行动,以“2+1”模式(专长妈妈+邻家妈妈结对1名儿童),结对帮扶有意愿的孤独症儿童38名。团区委依托青少年宫、青年地带等阵地,提供公益课程、科普研学、志愿服务等活动。二是推进灵活就业。落地3台“星星幸福舱”,解决18名“星星妈妈”就业问题,实现月均收入超3000元。该项目“以商养善”的模式获中国残联肯定。三是精准帮扶纾困。区民政局将109名孤独症儿童纳入“一人一档”困境儿童管理,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纳入低保等救助范围。区残联联动爱心企业捐资15.6万元,一对一帮扶78户困境家庭;区妇联争取市儿童福利会捐款15万元,开设“点亮星空,与爱同行”慈善爱心班,资助15名困难孤独症儿童接受专业康复训练。
(五) 突出创新引领,打造“花都模式”。一是“双轮驱动”服务。创新构建“彩虹桥家长学校+星星幸福舱”“双轮驱动”服务模式,以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家庭教育指导支持为手段,以可持续、易推广为重点,以受众群体认可认同为检验标准,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关爱服务体系。二是“专项基金”托底。依托广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设立“花都区孤独症儿童专项基金”专户,通过多元筹资、规范管理、创新服务,为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就业支持、心理援助及社会融入等全方位帮扶,并通过品牌倡导提升社会认知,助力构建包容环境。三是“全生涯关爱”保障。探索“公益+市场”模式,推动社会组织与区内国企合作,开展全生涯关爱康复托养项目,为孤独症及心智障碍人士提供生活照料、持续康复、个人发展、财产信托等兜底服务。计划本区户籍康养服务对象经减免后家庭支付2500元即可入托,解决大龄孤独症及心智障碍人士人士的归宿问题,有效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我区将紧扣先行先试目标任务,按照《广东省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工作机制、服务体系、底数摸查、重点任务等方面事项,全面提升孤独症儿童全程服务能力与保障水平。
(一) 攻坚“六项指标”,夯实工作基础。围绕初筛率、复筛率、诊断率、基本康复覆盖率、家长培训率等先行先试核心指标,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打通堵点,摸清底数,全面掌握我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的服务需求,按期完成中国残联赋予先行先试地区的各项服务指标。
(二) 聚焦“四大行动”,建设示范标杆。持续深化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支持与“星星幸福舱”公益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同时抓好医康教融合、教康融合、全生涯关爱康复托养等示范项目。强化经费保障,整合政策、资源与社会力量协同推进。广泛动员爱心企业、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结合区情探索破解服务难题的新路径,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 强化机构监管,保障服务质量。加强对康复服务机构安全、卫生、食品、治安等监管,严查侵害儿童权益行为。完善基本康复服务规范,加强质量监测与评价,指导监督机构提供安全有效的康复服务。
(四) 深化协同联动,破解发展难题。加强部门(单位)沟通协作,利用现有资源推进机制、模式与政策创新,解决建立医务人员与康复人员培训晋升机制、深化“医康教”“教康”融合模式创新、健全康复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完善医保与康复救助等关爱服务工作的“瓶颈”问题。
(五) 系统总结提升,推广先行经验。召开花都区孤独症关爱促进行动工作论证会,系统梳理成果,提炼形成具有花都特色、可复制推广的“花都经验”。
沙巴体育试玩 残疾人联合会
2025年8月27日
(联系人:徐鹏 ,联系电话:189261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