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3017号提案答复的函
花文广旅体函〔2025〕81号
宋志锋委员:
您提出的《抢救性发掘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打造花都区文化自信旅游资源》(第3017号)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花都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关注。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花都区现有区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4个,其中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个。
全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3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6处,花都区文物保护单位45处,尚未核定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456处。
全区共有非遗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代表性项目3项,市级代表性项目9项,区级代表性项目27项;代表性传承人44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2人,市级11人(含市级荣誉传承人2人),区级29人;国家级传承基地1个,省级传承基地2个,市级传承基地9个,区级传承基地5个;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1项,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4项。
二、花都区历史文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挖文化资源,着力提升花都文化软实力
一是讲好历史故事。依据历次开展的文物普查和历年来收集的有关花都传统文化资料,建立名人、名迹、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并配以图片,形成完整的资料。编辑出版《花开万象-图说花都文化》图书,大力推介我区历史文化和文化产业。同时,结合文物普查工作,编印《广州市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普查汇编·花都区卷》;整合塱头历史文化资源,完成《遇见塱头》编撰,启动《花都历史名人传略》《花都历史文化简明读本》挖掘编撰工作。二是讲好红色故事。依托区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编撰了《中国共产党史花都历史(1978-2002)》《花都区革命老区发展史》《花都革命印记》《花都英烈》等红色读本6部。利用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九湖村王氏大宗祠)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大会遗址,精心推出“优质展陈”。先后推出《花县第一届农民协会旧址“农运初心,精神永驻”主题陈列展览》《南石头往事(图片展)》《学廉洁成语 讲传统故事》等,通过多媒体互动、实物展示、图文解说等多种形式,展示了花都乃至广州地区的红色历史。《花县第一届农民协会旧址“农运初心——精神永驻”主题陈列展览》项目入选广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三是讲好时代故事。先后推出话剧《七彩绳话》《卢永根》,歌曲《乡村振兴唱起来》《网安有我e起来》,音乐剧《禾楼烧出幸福花》《时代的召唤》等300多个有温度、能共情、接地气的原创文艺精品。以全国道德模范赖宣治先进事迹创作的话剧《七彩绳话》入围广东省艺术节,剧本获国家金画眉奖;群舞《响鼓岭》、情景表演唱《烟火青春》、等分别获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音乐舞蹈)金奖;原创歌曲《逆风飞扬》入选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
(二)注重创造转化,系统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一是创新活动,提升文化品牌辐射力。发挥品牌系列特色文化活动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扩大“一区一品”盘古王民俗文化节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持续打造“文化花都·艺术周末”、书香花都等品牌。充分利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节假日和各种重要传统节日,常态化开展“花漾花都·文化进万家”送文化下乡、“英雄花开英雄城”、“博物馆里的非遗”、“风云绘梦营”暑期探索、塱头好声音乡村歌手大赛、贾科梅蒂在塱头雕塑展、现代雕塑艺术展等主题系列活动,年均群众性文化活动超1500场,惠及市民近百万人次,做到周周有表演、月月有活动。二是创新展示,多维度展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发展成果。通过文物陈列布展、文创产品开发等方式,强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依托国家级传统村落塱头古村宗祠、古建等文物资源,打造文化展示和演绎相结合的新型文化空间“春阳台”,利用古村落特色民居,打造特色精品民宿“和春住”,利用古村文物渔隐公祠、积墨楼等打造农耕文化展陈、花都历史照片展、塱头人家文化展等,同时引入文创教育、歌舞表演等多元业态,打造古村文艺活动,打造了文物活化利用的典范。三是创新模式,赋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借力“互联网+”,积极发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进驻“博物官”等线上博物馆平台,举办“云游”、“直播”、线上讲座、线上展览等互联网线上活动,不断提高服务游客的质量。搭建花都革命旧址云展厅、花都非遗VR云展厅,运用VR全景可视化等技术,将全区革命旧(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展现在网络“云端”,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凝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精神力量。积极探索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展销等多种形式,把优秀的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可看、可听、可玩、可购的文化消费品,构建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花都模式”。四是创新文旅融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为充分发挥花都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创新文旅融合场景,先后探索出了“非遗+景区”“非遗+文创产品”等传承模式,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擦亮南国“冰雪+花乡”文旅IP,推出雪地音乐会、集市、春季赏花主题活动等新场景,持续推广一站式玩雪赏花旅游产品。推动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七溪地打造“花都水碓香粉制作技艺”与“传统黄杞茶制作技艺”双非遗项目,利用自有生态资源,推出“花都·非遗岭南芳香文化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文旅融合消费场景,塱头古村“塱夏荷集”古村集市、美华航空航天科普基地、广州融创乐园三大创意剧场演艺、中旅·阿那亚九龙湖入选“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在依托公共文化场馆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整合区内文化资源,推进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深挖历史文化内涵,推进文化产业化发展,包装文化项目,加大招商引资、争取支持力度,推动高品质文旅融合发展。
(一)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全力推进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摸清文化资源底数。评选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引导开发非遗特色文创产品,推出非遗特色旅游线路,组织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公益惠民活动。大力宣传花都厚重的历史人文和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具有花都元素、文化特点和艺术韵味的文创产品,推动花都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二)持续擦亮花都文化品牌。结合我区拥有的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在宣传凸显地方文化特点方面多挖掘。通过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比如“一区一品”盘古王民俗文化节、“文化花都·艺术周末”、“花漾花都·文化进万家”等,提升花都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深入推进红色革命遗迹的活化利用。积极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精品展陈展示,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革命文物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使红色资源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加大对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指导支持力度,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开展国防体验等活动,为激发爱国情怀,增进乡土亲情,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发挥我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四)加强历史人文资源与旅游的融合。一是加强花都历史人文资源与旅游的融合,做好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做好重点项目开发,抓好旅游招商和线路打造;二是通过举办各类大型本土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增加旅游商品和服务的历史文化含量,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链,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历史人文文化品牌,带动花都旅游业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宋志锋委员对我区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沙巴体育试玩 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5年8月14日
(联系人:施思,联系电话:36990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