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试玩 教育局关于政协十一届花都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3015号提案答复的函
花教办函〔2025〕90号
潘英俊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花都区青少年校际体育范畴的建议》(第3015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组织了相关科室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6月30日进行了电话沟通,8月28日进行座谈交流等,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将青少年校际体育发展作为推进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在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赛事活动开展、场馆资源开放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区公办中小学100%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构建“4+N”区域体育课程体系,59所学校成功申报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学校,2023年、2024年代表广州市参加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优良率分别达86.11%、83.75%,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建成“班—校—镇—区”四级校园体育竞赛体系,常年举办10余项区级赛事,培育出花都跳绳梦之队等知名体育团队,累计培养52名跳绳世界冠军。推动135所公办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开放数量居全市第一,为青少年校际体育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构建特色育人体系
1.构建“4+N”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区严格遵循《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保各中小学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从制度层面保障学生的体育学习时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极具特色的“4+N”区域体育课程体系,“4”即跳绳、田径、足球、篮球四大基础项目,“N”则包含定向越野、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等多种特色项目。目前,区内59所中小学校成功申报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学校,“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基地”的落地,更让我区的体育教学模式得到了国家级认可,《花样跳绳》等课程成果不仅在省内推广,还辐射到了多个外省市,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2.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体育强师队伍
我区近三年持续发力,共增配体育教师约200人,有效缓解了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短缺的问题。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我们建立了常态化培训机制,每年组织体育教师参加不少于48学时的专业培训,内容涵盖运动技能、教学方法、运动损伤防护等多个领域。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创新人才引进模式,聘任了速度滑冰世界冠军、摔跤世界亚军、乒乓球全国冠军、女足国家队队员等一批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他们将专业运动员的宝贵经验和拼搏精神融入教学中,极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在广州市第七届中学生运动会教学技能大赛中,我区体育教师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教学能力,斩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中,“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赖宣治老师带领的跳绳团队声名远扬,国家定向运动队现役主力、大湾区全运会群众项目定向越野运动首金获得者李卓业等优秀体育教师也成为了学生们的榜样,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体育师资队伍。
(二)丰富体育活动形式,完善校园赛事体系
1.丰富内容,增加活动时间
利用晨练或下午课后时间,每天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探索实施上、下午各开展1次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断丰富课间“微运动”内容和形式,大力推广花样跳绳、叠杯、课桌操、飞镖等课间微运动,实施课间15分钟制度,严禁“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时间,不得以任何借口限制学生课间活动自由,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走到操场,走向阳光。综合统筹好体育课、大课间、课间活动、眼保健操、早锻炼、午锻炼、课后体育服务等时间安排,多途径确保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
2.完善赛事体系,培养体育拔尖人才
我区已构建起完善的“班—校—镇—区”四级校园体育竞赛体系,形成了层层递进、覆盖广泛的赛事格局。在班级层面,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跳绳、足球、篮球、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竞赛的机会;校级层面,每所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涵盖多个运动项目;镇级层面,各教育指导中心根据自身特色组织区域性赛事,如花东片足球赛、北片匹克球比赛等;区级层面,常年举办足球、篮球、排球、跳绳、田径、乒乓球、游泳、校园定向、操舞等10余项赛事,形成了“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比赛”的浓厚体育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级赛事中,按照学段或者年龄分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或者U12组、U13组、U15组等)开展比赛,确保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竞赛平台。通过校际联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其中,花都跳绳梦之队在国内外赛场上屡创佳绩,培养了52名跳绳世界冠军,打破18项世界纪录,“光速少年”岑小林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品牌知名度,还为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人才资源。此外,我们还结合“十五运”主题,组织了校园体育节、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明星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弘扬体育精神,让更多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三)推进体育场馆“零距离”改革,打造10分钟健身圈
在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我区采取了“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的策略,不断优化体育设施资源。首先,充分利用现有学校体育设施,通过“严格准入、多元共治、智慧预约、保险护航”四大创新策略,推动区内135所公办学校体育场馆高质量向社会开放,开放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我们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营,通过市场化运作降低运营成本。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还为体育场地升级改造节省财政投入,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广大市民的一致认可。市民可以通过花都区政府官方微信小程序平台进行智慧预约,便捷使用学校体育设施。
(四)加强家校社协同联动,营造校内外运动氛围
为引导家长重视体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区采取了多种措施强化家庭体育观念。学校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线上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向家长普及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意志品质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性,纠正部分家长因升学压力而忽视体育的观念。结合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资源优势,鼓励家庭参与亲子运动。我区135所公办学校体育场馆已实现向社会开放,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在课余时间进入校园,参与跑步、打篮球、打羽毛球等户外运动。加强学生家庭体育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指导,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运动水平合理设计家庭体育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建立家校联动机制,联合社会力量开展了一系列亲子体育活动,如亲子马拉松、家庭趣味运动会、亲子篮球赛等,让家长在陪伴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体育的乐趣,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与习惯。鼓励家长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未来,我区将继续围绕加强青少年校际体育范畴的目标,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深化“4+N”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引进更多新兴运动项目,如匹克球、飞镖、叠杯等,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二是扩大校际联赛的规模和影响力,增加赛事项目和参与学校数量,提高赛事组织水平,打造具有花都特色的青少年体育赛事品牌。三是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引进高水平体育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四是深化体教融合发展,联合区文广旅体局、体育协会等机构,举办更多高水平的青少年体育赛事和交流活动。五是持续优化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学校体育场馆智能化升级,提升预约效率和管理水平;结合城市更新规划,建设更多综合性体育场馆,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感谢你们对我区学校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沙巴体育试玩 教育局
2025年9月1日
(联系人:吕田利,联系电话:36898740)